語意:比喻種莊稼要適時耕種,決對不能耽誤。
2、人誤地一時,地誤人一年。
語意:該種地時不耕種,地就一年無收成。比喻農時是不能耽誤的,土地是不講情面的。
3、吃不窮,穿不窮,算計不到一世窮。
語意:比喻不會當家理財的人難以過好日子。
4、慈母多敗兒。
語意:善良、慈愛的母親教養出來的兒子大都不能成才。
5、慣兒不孝,肥田出癟稻。
語意:過分寵愛、嬌慣孩子是沒有好處的。
6、不當家,不知柴米油鹽貴;不養兒,不知父母養育恩。
語意:親自操持家務的人才知一日三餐維持生活不容易;自己生養了孩子之后,才能體會到父母的養育恩情。泛指經過親身體驗才知道事情的艱辛。
7、兒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貧。
語意:兒子不會嫌棄自己母親長相難看,狗也不會怨恨主人家里貧窮。比喻不嫌不棄。
8、兒女不在多,一好抵十個。
語意:比喻養育兒女不在于數量的多少,要少而聰明,長大能夠成才。
9、二四八月亂穿衣。
語意:“二四八月”指春秋兩季。這兩季冷熱無常,衣服時增時減,更換頻繁。
10、荒年餓不死手藝人。
語意:人只要有一項本領,就餓不死。
11、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。
語意:比喻有比較才有鑒別。
12、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。
語意:只有經歷了、實踐了,才能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,進而增長智慧。
13、山中無老虎,猴子稱霸王。
語意:比喻沒有杰出人物領頭時,平庸之輩就出來稱王稱霸。
14、秧好半年糧。
語意:秧苗的優劣、好壞是決定糧食能否獲得豐收的關鍵所在。
15、嘴上無毛,辦事不牢。
語意:比喻小孩或年輕人做事不太令人放心。
16、人要實心,火要空心。
語意:做人要實實在在,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;燒火要把柴架起來,掏空了才能把火燒得更旺。
17、不怕一萬,就怕萬一。
語意:不怕必然發生的事,只怕偶然發生的事。比喻防不勝防。
18、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。
語意:因為老年人生活閱歷廣、經驗豐富,看問題相對準確、全面,所以說話往往在理。
19、蒼蠅不叮無縫的蛋。
語意:比喻行為如果端正,便無懈可擊,壞人就鉆不了空子。
20、常在河邊走,哪有不濕鞋。
語意:比喻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。
21、朝里無人莫做官,家里有狗好看門。
語意:諷刺裙帶關系和任人唯親的做法。
22、趁熱打鐵。
語意:比喻干事情一定要抓住最有利的時機進行。
23、吃著餅子,套著頸子。
語意:比喻得了別人的好處就會受到別人的牽制。
24、打鼓要聽聲,聽話要聽音。
語意:比喻要善于領會別人講話的意圖,不要停留在表面的字句。
25、吃一回虧,學一回乖。
語意:吃了虧以后就會變得更機警、謹慎。
26、出門看天色,進門看臉色。
語意:比喻先摸清情況再決定怎么做,要善于察言觀色。
27、打人不打臉。
語意:比喻做任何事都不要過分傷害別人的尊嚴和臉面。
28、打蛇打七寸。
語意:要抓住對方的要害之處。比喻做事要掌握要領。
29、大人不記小人過,宰相肚里能撐船。
語意:比喻人要有肚量,有寬容心。
30、大魚吃小魚,小魚吃蝦米。
語意:大的欺負小的,強的欺負弱的,弱小的總是被欺負。
31、水滴石穿,非一日之功;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
語意:比喻辦事要有恒心和毅力。
32、家不和,外人欺。
語意:家人不團結將遭外人的欺負,比喻要團結。
33、東方不亮西方亮。
語意:比喻天無絕人之路,遇到困難總有辦法解決的。
34、冬練三九,夏練三伏。
語意:在最冷和最熱天進行技能訓練,收效會更好。
35、端人飯碗受人管。
語意:比喻得了別人好處就會受到別人的牽制,不能完全自主。
36、飯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
語意:吃飯之后散散步對健康長壽有益。
37、人要衣裝,佛要金裝。
語意:得體的衣著能美化人的形象。
38、十根指頭有長短,荷花出水有高低。
語意:比喻人的能力有高低大小。也比喻沒有十全十美、完美無缺的事物。
39、窮人的孩子早當家。
語意:指貧寒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能操持家業。比喻懂事早,知事理。
40、好馬不吃回頭草。
語意:比喻有出息的人不會后悔做過的事情。
41、好漢不提當年勇。
語意:勇敢堅強并有所作為的人是不會提過去的英雄業績的。
42、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。
語意:做了好事不易為人知道,而壞事情傳播得特別快。
43、貨比三家不吃虧。
語意:比喻多作比較是沒有壞處的。
44、晴帶雨傘,飽帶干糧。
語意:要有預見,以備到時之需。
46、姜還是老的辣。
語意:比喻年長者比年輕的經驗足。
47、桑樹苗從小肉。
語意:肉,桐城方言,在這里是調教的意思。比喻教育孩子必須從小做起。
48、開弓沒有回頭箭。
語意:比喻事情一旦開始做,就沒有回頭的余地。
49、問路問老頭,破柴破小頭。
語意:破柴,即劈柴。問路問老年人不容易上當,劈柴從小頭劈起容易。比喻做事選準合適的切入口。
50、牛要打,馬要鞭,小伢不打能上天。
語意:小孩生性頑皮,要靠強硬手段進行教育。比喻家教從嚴,或比喻教育孩子從小做起,從源頭抓起。
51、樹大招風。
語意:比喻成就大、名氣大容易引起別人注意,從而引起事端。
52、人怕出名豬怕壯。
語意:比喻人一旦出名,容易引起別人的嫉妒,從而招致禍端。
53、出頭的椽子先爛。
語意:比喻最顯眼的易受攻擊。
54、槍打出頭鳥。
語意:比喻好出風頭的易受攻擊。
55、三月三,飯瓜葫蘆都上山。
語意:飯瓜,桐城方言,即南瓜。比喻耕種要及時。
56、窮不丟書,富不丟豬。
語意:此為桐城治家名言。再窮也要識字讀文,再富也要養豬。
57、門門會,床上無絮被;夾夾生,一門都不精。
語意:學習就應該認真刻苦,鉆研透徹。
58、磨刀不誤砍柴工。
語意:比喻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,會提高工作效率的。
59、人無理說橫話,牛無力拉橫耙。
語意:橫話,蠻不講理的意思;橫耙,無秩序地落耙。比喻有的人一旦理虧,就無理取鬧、胡糾蠻纏。
60、鴨肫難剝,人心難摸。
語意:比喻難以猜透別人的心思。
61、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。
語意:比喻興衰更替,輪轉變化。
62、活水淹死會水人。
語意:比喻有本領的人如果疏忽大意、掉以輕心,往往就會招致災禍。也比喻因自信而導致麻痹大意的結果。
63、無風不起浪。
語意:比喻事情的發生是有一定原因的。
64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。
語意:比喻人要有耐心,欲速則不達。
65、身正不怕影子斜。
語意:比喻只要為人正直就什么都不怕。
66、飽漢不知餓漢饑。
語意: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設身處地的去體諒、理解別人的困境。
67、遠親不如近鄰。
語意:離得遠的親戚不如住得近的鄰居,遇有急事,可互相幫助。
68、罵是親,打是愛,不打不罵要變壞。
語意:對少年兒童要嚴格教育,才能使他們順利發展,健康成長。
69、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。
語意:比喻能夠節省盡量節省,能夠儉樸盡量儉樸。
70、不做虧心事,不怕鬼敲門。
語意:比喻只要老老實實地做人,才能過得安逸塌實。
71、讀不完的書,走不完的路。
語意:讀書像走路永遠無止境。
72、窮人的孩子早當家。
語意:貧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懂事早。
73、起家猶如針挑土,敗家好比浪淘沙。
語意:敗家容易起家難,所以過日子要時時刻刻節儉。
74、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
語意:比喻不要被一時的挫折壓倒,要保存實力,相信會有轉機的時候。
75、男兒膝下有黃金。
語意:比喻男子漢要有尊嚴,對人不應卑躬屈膝。
76、內行的看門道,外行的看熱鬧。
語意:比喻不同人看問題的著眼點和注意點不盡相同。
77、難者不會,會者不難。
語意:對擅長的人來講,事情再難也不難;對不擅長的人來講,事情再容易也不容易。
78、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。
語意:別人尊敬我,那么我會更尊敬別人。
79、你走你的陽光道,我走我的獨木橋。
語意:每個人都有不同于別人的生存理念、行為方式和生活道路,用不著羨慕別人。比喻各走各的路。
80、平時不燒香,臨時抱佛腳。
語意:原來比喻平時不積善行德,等急難臨頭才去求佛保佑?,F在多指平時沒有準備,臨時慌忙應付。
81、巧婦難做無米之炊。
語意: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先具備一定的條件。
82、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
語意:不可以貌來取人,不可用斗來稱量海水。有時相貌平平的人卻有著驚人的才華或特殊的本領。
83、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。
語意:比喻人總是在不斷進取,總是在向往和追求更加美好的前程。
84: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
語意:比喻要謙虛謹慎,不要自以為了不起,須知強中更有強中手。
85、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
語意:比喻學習和提高,全在個人后天自身的努力。
桐城歇后語故事
86、何夫人吃鰣魚——揀(講)大的
相傳明天啟年間,熹宗請禮部左侍郎何如寵夫婦及朝臣們品嘗鰣魚。席間,何夫人嗔道:“我道是什么,原來是鰣魚。我們桐城鱘魚嘴產的鰣魚又多又大,我在娘家吃鰣魚是常餐。”熹宗不悅,何如寵急忙以“白鰱與鰣魚相似,臣婦無知,有眼不辨鰣魚”為托詞,將其婦怠君之罪遮掩過去。后來以此比喻不分場合,只顧吹噓,夸耀自己的人。
87、黃二姑放二青——兒子大似老子
建國初反霸斗爭中,老梅鄉群眾控訴一貫道頭目黃二姑,每年青黃不接時放稻一石,新稻登場時收本息一石八斗,若逾期一日,本利統算加利二成。后來以此比喻利息超過本金之事,亦用來諷喻本末倒置的事物。
88、泗水橋的芹菜——嫩而嬌
縣城南郊盛產水芹菜,為桐城特產,尤以泗水橋所產的更為鮮嫩??h人以此比喻各種嬌嫩鮮美的食品,夜用來形容婀娜多姿的妙齡女子。
89、葛家彎的驢子——馱重不馱輕
黃甲葛家彎的毛驢,體小性烈。馱運貨物必須達到一定的重量,否則亂蹦亂跳,比聽使喚。此語比喻那些不識好歹,非要強加制約的人。
90、張秀才吊喪——情歸情,法歸法
相傳清末,雙港大橫山麓,有潘張二姓結鄰而居,后因地界糾紛世代爭訟不已。一日,潘姓老人去世,張家后代張秀才前往吊喪,他跪在靈前說:“你老人家不幸辭世,使我萬分悲痛。但愿你我雙方的地界訴訟不至于因此中斷。”逝者之子陪跪時答道:“先父與兄家的官司,理所當然由小弟接下來打下去,我們情歸情,法歸法。”此語說明桐城人向往合情合法的社會生活。
91、吳青和中簽——小妹吃虧
語出抗戰時期,桐城吳益壽(時任省財政廳長)之子吳青和中簽服役。負責接管、押解壯丁的懷太師管區軍官浮道青見吳青和之妹年輕貌美,暗中遣人疏通,以娶吳妹為條件,免除吳青和服役之苦。此事被外人得知,傳為笑柄。此語說明,在男尊女卑的舊社會,男人招禍,往往女人替罪,雖大家閨秀,亦難幸免。
92、岱賽湖的河豚——好看不好吃
羅嶺鄉(今安慶市羅嶺鎮)岱賽湖素產河豚,通體青黃黑白相間,斑斕艷麗。河豚肉可食,但頭、內臟、血液有毒,常致死人命。此語比喻表面華麗,但實質不好、甚至有害的事物。
93、李八兒推車——肩膀皮硬不過嘴巴皮
語出卅鋪鄉臺莊村。從前有個推車的老漢叫李八兒,一次運送軍餉,因遲到三天,同陣十人有九人個被責打五十大板。輪到李八兒,他跪下流淚說:“流沙河沙有腰深,白砂齡陡高萬丈,大小關石頭斗大,猴子齡上五下七,頸子掛車纖,兩手攀峭壁。劉家大院墻前后二十九,一手扶車把,一手要打狗。”千總聽罷,憐憫其途中艱苦,下令免打,并賜豬頭肉一碗、燒酒一壺,以示犒勞。此語喻能言善辯的人總是沾便宜,笨嘴笨舌者往往出力不討好。
94、王小六打豆腐——一年不如一年
桐城黃梅戲傳統小戲曲《王小六打豆腐》中的王小六,是個好吃懶做嗜賭如命的二流子,他把用來買黃豆過年的錢,賭博輸光后,竟用布袋裝河沙回去哄騙老婆,于是便導出了一場鉆床底、假吊頸的鬧劇。此語喻處境不妙或每況愈下的人和事。
95、婆媳塘的水——清渾照人心
石河鄉魏家嘴有一口大水塘叫婆媳塘,自己偷漢子,反誣陷媳婦勾引男人,兒媳受屈,到塘東頭投水自盡。惡婆怕丑事敗露,到塘西頭跳水身亡。后來,塘東頭水是清的,塘西頭水是濁的,雖大風大浪,也不混淆。此語喻良心清如水,事久見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