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述懷聯
聞命只益愧
奉檄仍多欣
(二)安慶大觀亭聯
石聳亭高,看天外云樹蒼茫,無非樂土
潮平岸闊,問江上風帆來往,哪是閑人
(三)安慶迎江寺聯
莽乾坤能得幾人閑,且安排鐵板銅琶,唱大江東去
好歲月不用一錢買,莫辜負青山紅樹,送爽氣西來
劉大櫆(1698——1780),字才甫,一字耕南,號海峰,桐城人。大櫆受教于同鄉吳直,才華出眾。20多歲以布衣入京,方苞見到他的文章,極其嘆服說:“如苞何足算哉!邑子劉生乃國士爾!”并稱贊他是韓愈、歐陽修一流人物,一時名噪京城,士大夫多愿與其結交。雍正七年(1729年)、十年,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。乾隆六年(1741年),由方苞薦舉應博學鴻詞科,被大學士張廷玉壓制落選。張后知大櫆同邑,深惋惜。乾隆十五年,張廷玉特舉其參試經學,又未被錄取。大櫆60歲后為黟縣教諭。幾年后告歸,居樅陽江濱不再出游,以文學教授生徒。
大櫆修干美髯,性格豪放,縱聲讀古詩文,韻調鏗鏘,喜飲酒,好吟詩。大櫆著作有《文集》10卷《詩集》6卷《古文約選》48卷、《歷朝詩約選》93卷、《論文偶記》1卷,纂修《歙縣志》20卷。逝世后,安葬在今金社鄉向榮村劉家苕箕地,墓為省級文物。